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届高校外语跨学科骨干人才培养研习班在广西大学举办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赋予了外语学科更为丰富的内涵。2021年10月15-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届高校外语跨学科骨干人才培养研习班在188金宝搏官网 成功举办。本届研习班邀请严辰松、陈德鸿、许明武、刘全国、张旭、毛思慧、唐青叶、叶子南、谭琼琳、张跃军、邓联健等11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主讲教授,强化外语跨学科骨干人才培养。
(图:研习班现场座无虚席)
188金宝搏官网 党委黄开勇书记为会议致开幕辞。黄书记说到,外语学科建设越来越重视跨学科研究的战略转变,逐步要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由“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从“异国视野”转变为“中国视野”,从而加强国际文化传播、讲述好中国故事。本届培训班旨在培养素质更高、专业能力更强的外语跨学科骨干人才,进一步推动外语学科建设的跨学科战略性转变和全面深入发展。
(图:188金宝搏官网 党委黄开勇书记致辞)
广西大学严辰松教授首先进行讲座,发言题目为《语言使用建构语言知识——基于用法的模型》。严教授谈到,世界知名语言学家、认知语言学主要奠基人之一Ronald W.Langacker(1988)用“基于使用的模型”(Usage-based Model)统称“关注语言使用对语言结构影响”的研究取向。该研究取向认为:语言知识是在使用中浮现的,有随机性质并动态变化;语言表征的固化程度有高有低;语言知识库是由大小不一、复杂和抽象程度不同的构式构成的;语言范畴,如词汇和语法等,其边界是模糊的,从词汇到语法是一连续统。
陈德鸿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作为方法的翻译:双语教育与英语学习中的交际教学法》。陈教授以两种模式外语教学案例的对比,分别分析了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教学翻译法 (translation method),指出要引入比如像英语这样的通用语,其所附带的身份问题绝不能避而不谈。第一语言,尤其对于那些有大量人口使用、有丰富文学、文化与政治经济传统滋养的语言,除了纯粹的语言功能外,在行使社会文化功能方面显示出作用力,不应在全球化时代视它为“过时”的东西。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旭教授则谈到,从某种意义来说,翻译对于国运盛衰和民族特质塑造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加之崇尚经验理想和追求知行合一的文化精神,决定现代时期湖湘学人兼译家在翻译选材中会把作品的政治意义置于人生价值之上。民国时期,湖南译家在马克思主义的翻译上更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具有翻译活动开始较早、译家众多且不乏早期中共领导人、以及早期以节译、选译、转译居多,主要经由日语、法语和俄语等特点。
(图:主讲专家张旭教授)
邓联健教授主要通过考察裨治文译介晚清教育国情的策略,揭示新教在华早期传教史上的路径。基督教学者将知识的获取和传播作为传教战略的重要支柱。因此,裨治文关注中国知识和教育,通过原样呈现,较为权威地论及晚清时期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但隐晦的基督教传教根本立场,使传教士通过其著译作品借由本质化解读对中国教育进行批评否定和“上帝缺席”的简单归因,符合西方话术在中国形象塑造上“合我所需”的底层逻辑。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跃军教授就《疆界拓展与国家精神建构:解读美国诗歌中的旅行》题目进行了发言,谈到旅行是美国诗歌的重要主题,记录了美国建国与发展历程。张教授以布莱德斯特里特、惠特曼、狄金森、毕晓普等诗人为例,对殖民时期、建国后至19世纪中叶、20世纪后三个时期的美国重要诗人及其作品进行解读,分析诗人诗作所勾勒的美国诗歌的发展和呈现的美国社会历史演进的一个剖面。
上海财经大学谭琼琳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中国物化文化与美国现代诗》。谭教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美国现代诗歌中显性、隐性的中国物化文化因子做了深层探讨,通过东学西渐的经典案例,再现中国物化文化对美国现代诗的整体影响及其文化移入路径,并在理论层面上创新提出了美国现代绘画诗改写的四大审美总原则,对推送美式东方绘画诗的研究有积极的开拓性作用。
(图:主讲专家谭琼琳教授)
研习班第二天的课程在广西大学特聘教授、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荣休教授叶子南先生的讲座中拉开帷幕。叶教授分析对比了日常翻译实例,并借用戏剧艺术——京剧《锁麟囊·春秋亭》等例子,强调在语料库、本地化、机器辅助翻译走红的当今时代,译者要避免被机器取代,必须掌握翻译非标准化文本的真本领;在翻译专业选择材料时,也需要重视这类文本的选择。
汕头大学文学院院长毛思慧教授从后殖民文化翻译研究的视角谈到,在“有限全球化”语境下,译界对“异化-归化”与译者作为“文化他者”的关系仍缺乏清晰的梳理。如果我们要反对译入语对原文的这种霸权,就应把异化方法视为一种对目的语文化价值观的种族偏离性压力,充分显示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异质性,把读者推到国外,藉以凸现译者的存在和身份。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唐青叶教授通过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和解码理论,采用AntConc和LemmaList软件,对当下时兴的多模态符号资源——短视频的受众解码案例进行定量分析,以此研究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受众维度。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是再现、建构、变革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别的语言文化差异和对外关系现状,以受众为导向构建国别区域话语体系,是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全国教授介绍了享誉世界的双语作家、翻译家和文化名人林语堂先生。林语堂通过对女性主义、儒道精神、闲适之韵、人文关怀等中国文化基因的世界书写,通过创作、选译、编译、著译等翻译书写方式,表现出强烈的世界意识、世界情怀和基于本土化的全球视野;通过跨语际书写,促进了中国文本的跨太平洋位移。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许明武教授基于历年自身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宝贵经验,主要针对CSSCI与中文类核心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从论文写作选题、论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许教授归纳总结了科研素质与论文写作之间的关系,对从事外语学科研究与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讲座结束后,在场专家和学员们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学员们积极思考,踊跃提问。讨论到对青年教师学术研究成果质量和数量的权衡问题时,许明武教授表示,与兴趣爱好挂钩的学术研究才能更长久,质量也会更好;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投稿的时候参照质量标准选择期刊,量体裁衣更为合适。毛思慧教授提到,研究成果在精不在多。邓联健教授补充说,在追求数量的情况下,达到严肃的学术水平是期刊质量的底线。严辰松教授则谈到,科研的敏感性也很重要,要抓住当前时事热点,同时广泛学习,拓展视野。
(图:毛思慧教授解答学员疑问)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院长朱文宣教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时表示,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研习活动,会务安排细致高效,专家们的讲座既深刻又全面,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青年骨干教师们深受震撼,足不出户就能开阔视野,为青年教师们打开外语学科研究的大门。朱教授希望,在今后的研习班中,可以增加参会名额,让更多的优秀教师们有机会来到研习班里学习成长。
最后,188金宝搏官网 常务副院长关熔珍教授为本届研习班致辞。关教授表示,专家们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倾囊相授,指导广西的青年教师们如何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收获。再次感谢专家们传经送宝,希望学员们都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去,期待广西学者走向更高更全面、更广阔的领地。
专家学者的讲座让大家受益良多、回味无穷,也为外语学科加强国际文化传播、讲述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届高校外语跨学科骨干人才培养研习班活动至此圆满结束。